纪念安东尼•伯尔顿:美食掩护下的政治动物

责任编辑: lyxnygl.com

2018年6月8日,距今六年前。安东尼•伯尔顿离开了这个世界。我看过关于他的所有纪录片,也曾在大陆地区引进出版的一本画册《终极飨宴》中,看到过这位世界名厨赤身裸体拿着一个巨大的动物骨头挡在自己的身体前面的赳赳雄姿。这张由摄影师Melanie Dunea拍摄的厨师硬照,真实地反映了他作为一个名厨之外的社会评论家的爱憎分明。

其实过去十几年,厨师们一直都在玩“我的最后的晚餐”这样的游戏。无可否认,庸庸碌碌的暴饮暴食是无法与生死攸关的哲学话题并列其驱的,于是让全世界最有名的厨师来回答一下他们临终的餐食会是如何,最终展现了厨师们不同的风格,就好像他们的人设本身就截然不同一样。当然,入围的厨师必须有名气,或者说在业界几乎就是大神一样的有名气。而且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文化修养的厨师,所展现的气质犹如那些美好传神的肖像一样,充满了华丽、亲密以及俏皮。

但是,安东尼•伯尔顿是不同的,跟其他在后厨忙碌的厨师不同,他的成功与出名似乎都是在餐厅之外,但是故事本身又是发生在餐厅之内。因为他的母亲是《纽约时报》的编辑,所以可以把伯尔顿写的一篇关于曼哈顿餐厅的丑陋秘密的文章转给了一位《纽约客》的编辑的妻子,于是当后者把这篇文章全文发表的时候,他的写作生涯开始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最终促成了他的那本著名的畅销书《厨室机密》。

人们都说,如果不是伯尔顿的母亲,恐怕他的书不会有人关注,但是他自己对于那种来自家庭的正常的爱被扼杀感到了莫名的愤怒,这可以说是性格缺陷的一种,其实药物的摧残也是性格缺陷的一种表现,然后在各种药物的摧毁下,他甚至觉得他的资产阶级父母犯下了那种爱他的不可饶恕的罪孽。

他比厨师更像一个作家,也比作家更像一个厨师。他可以把故事写得很好,毕竟不是每一个编辑的儿子的作品都会被另外一个媒体的编辑在自己的栏目中刊登的。然后他的旅行纪录片仿佛是打开了一个从未开启的美好世界,他的独立视角以及他的好奇心、动力和激情,都让其他的美食风光片黯然失色。他创作了非常有趣的内容,但是他更具有社会意识和政治意识,这也许就是他跟大部分厨师不一样的地方吧!所以人们渐渐忘记了他的厨师背景,而把他作为一个社会评论家的角色更加的聚焦。他做了很多很酷的事情,但是他把自己的忧郁给深深的掩盖了,所以后来人们羡慕他的外表,但是感觉不到他的焦虑。他改变了世界对食物与旅行的看法,但是最后他在与抑郁症的斗争中失败了。

安东尼•伯尔顿是一个政治动物,这样的角色扮演,在各种当地美食的掩护下,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我很自豪,多年以来,我曾与很多人一起进餐,从真主党支持者、马克思主义信徒、反普京活动家、牛仔、瘾君子、基督教民兵领袖、女权主义者、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定居者,到泰特•纽金特。你喜欢美食,在餐桌上待人友善?你对我很好?我会和你一起坐下来吃面包。”这是他在2016年9月25日日志里面所描述的一起吃饭。

后来到了他坐在河内的塑料凳子上一起和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喝啤酒的时候,他从他年轻时候吃过的印尼以及夏威夷街头美食来展现他的怀旧之情,而总统奥巴马则是在享受一碗热气腾腾的越南粉和一杯冰镇啤酒。

后来在他死后播放的纪录片《未知之旅》中,更多展示他对国际事务的关注,他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从尼克松谈到特朗普,从基辛格谈到越南战争。他的所有观点似乎都来自于他的个人文化体验,而这些讨论的立场都是从全世界各地的一碗面条或者一串烤鱼开始的对话。有的时候观众都会看着这样的环球对话产生了一种迷惑:他一边喝着他喜欢的尼格罗尼,然后一边环游世界,接着在谈论如何反抗压迫与剥削。这样轻松的平衡感应该是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做不到的,而且即便做到了也没有什么可信度。

但是安东尼•伯尔顿就是这样完成了他在这个世界上所扮演的社会评论家的角色,而且也让社会各个阶层以及各个文化、政治领域的受众对他表示了一种应有的尊重。

在20年前他说出那句名言的时候,人们就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深深黑暗。他说:“上帝给我们肉,魔鬼给我们厨师。”然后他认为厨房是堕落灵魂和“堕落者及放荡者”的第二个家。继续翻阅他以往的文章就会发现他除了给厨师赋予了邪恶或者堕落的角色之外,他也尝试着把食物进行政治化的区分,“没有什么比食物更政治化了,谁吃?谁不吃?人们为什么要做他们所烹饪的食物?”这些个剑指灵魂深处的拷问,都让各种在镜头前面畅谈匠人精神的厨师们汗颜,毕竟他对人性的理解都进行了文化、政治以及经济学的判断。

他开始跟电视台拍摄美食纪录片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不想成为电视台的傀儡。他对电视台的高管说,这是他推销自己的方式,他周游世界,他吃很多好东西,基本上他做了任何他想做的事情。但是,“不在乎”这个态度本身,就是电视行业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而事实上,他证明了这个方式是一个成功的模式。作为厨师,安东尼•伯尔顿应该不是最好的,他最擅长的是做那种非常令人舒服的饭菜,煎蛋、牛排、薯条、砂锅菜,这些应该都不是今天时尚的精致美食的类型,但是他的天才之处是让人感到满意,并且感到一种爱。在纪录片里面,他给他的女友和女儿做了一个煎蛋,那些画面非常的精彩。就好像人们坐在车里透过后窗望过去,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再回头的时候,已经非常难了。

安东尼•伯尔顿,图片:GettyImages

安东尼•伯尔顿的角色多样化,无论是社会评论家还是美食家,或者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作家,以及每一场大型晚宴的重要嘉宾,或者说是一次重要晚宴的组织者,或者说厨师,他都表现出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喜欢简单快乐的男性面貌。这个时候不由让我想到了蔡澜先生,虽然蔡先生并没有像安东尼•伯尔顿一样在各种时政问题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多年以后再看他的专栏,依旧让人觉得他就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先行者。毕竟,充满活力以及充满良知,然后喝酒可以喝到让卖给他酒的酒行以为蔡夫人(都是蔡夫人代蔡澜先生去酒行买酒)开了一家酒吧,可见喝酒的量完全是商业级。其实这些都是在今天的美食家或者作家中少有的率性而为。最近蔡澜先生再次成为社交媒体的头条,应该是他散尽万贯家财独自搬到维港酒店公寓去孤独终老的新闻吧!想起十二年前,媒体传出身患重病的蔡先生拒听医生劝告戒酒,他说:“去到我哋呢个年紀,係唔听两种人说话,就係老婆同医生。”

其实无论聊安东尼•伯尔顿写的第一篇文章《读此之前不要吃东西》,还是聊他在生命中最后几年,他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并且公开毫不妥协自己观点的人物。总之我们要在这个六月记住安东尼•伯尔顿,他生于6月25日,死于6月8日。他的文章是真正伟大的短途旅行,他震撼了全球的烹饪行业,并让那些营营役役的餐厅吹鼓手们瑟瑟发抖。但是在文章的结尾处,我还是希望转载一下蔡澜先生对年轻人的期许,我觉得躺平不如去搏多一记!最多五十对五十,谁怕谁!

“话虽那么说,这四年之中,不管你们有没有文凭,念了大学,就有一种特有的气质。而这种气质,你们会发觉,在富豪身上找不到。

大学是用来发挥你们的潜能,要是做社会上既有的事,那么让你们来念大学干什么?

看到不平,你们要反抗,别做乖乖的羔羊。传统由你们来破坏,要是你们能够找出更完美的方法。享受你们的自由奔放,珍惜每一刻,千万不要浪费在被窝里。

刚才,我在外面,有位同学问我说:「你一直强调交朋友,但是如果遭到对方拒绝,不是很难为情的吗?」

我要告诉大家,要是你喜欢一个人,就勇敢去表示好了,暗恋是最没有用的。暗恋了老半天,人家当你不存在。一百年后,你也不存在。被对方拒绝的情形当然会发生,但是有一半的机会,你会成功。我不断地强调:做,机会五十五十;不做,机会是零。看到一个美女,不去和她说话,她永远在你生命中消失。而且,被拒绝多了,脸皮就厚,脸皮一厚,就多做,多做,一定成功。

附近有家七十一便利店,去买个保险套吧。

祝大家有个愉快的晚上。谢谢。”

文章编辑: lyxnygl.com

艺术品拍卖:交割,比成交更重要

凌云:《五王醉归图》再度出现在拍卖市场,引发对能否“顺利交割”的关注。结算,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大痼疾。

艺术展:AI的歧视、缺陷与风险

宋佩芬: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Trevor Paglen 9月在伦敦佩斯画廊的个展,从AI训练过程出发,探讨AI如何延续种族主义、阶级分化等偏见。

小笼包沉浮

范庭略:面对餐饮业的凛冬,该如何看待一家中式点心连锁餐厅在不同市场的进与退?

面包与生活

范庭略:生活和面包一样,过去的一千多年都没有改变,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样子,生活是我们记住的样子。

寻味在北方

范庭略:从黄骅的海鲜到沈阳的“过年菜”,走马观花的旅途中,品尝的不仅是风味和手艺,也能领略到不同的人们所相信的生活。

当名厨们熄灯离场

范庭略:怀旧与创新是餐饮行业的持续主题,随着时间流逝,有多少人会记住那些激流勇退的名厨?

追溯英伦自助餐衍变史

张璐诗:自助餐在17世纪由法国传入英国,而且最初也并不是“简陋”和“不讲究食物”的代名词。

气温最极端,口味最诚实

郑静:梅雨季“大火收汁”,上海的高温曝晒如期而至。不管什么“City不City”,不少上海本地人的夏天日常,是从那一碟糟味开始的。

饮食阶级论

真人秀《黑白大厨:料理阶级之战》以独特视角聚焦烹饪及饮食文化,并引发了美食爱好者们的讨论:饮食的阶级鸿沟在哪里?

重新开张的巴黎宫殿酒店

巴黎被授予“宫殿酒店”之称的仅十来家,以顶级服务著称。自3月歇业后,9月陆续开张。如今富豪客户出行减少,他们如何揽客?

克利夫顿:一座百年庄园的轶闻与美餐

张璐诗:克利夫顿庄园已经有超过300年的历史,这里曾经被名家显贵们流连凝视,如今则成为了百姓们的休闲笑谈之地。